綠色轉型 文旅融合
|
本報記者 于瓏 白雪 通訊員 李騰 吳寧
近年來,沛縣大屯街道安莊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堅持環境生態化和社會發展生態化的協調統一,把“兩山理論”貫穿于鄉村發展的生態化、鄉村生產的生態化、鄉村生活的生態化全過程,圍繞創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錨定“百年漁村、詩畫田園”目標定位,堅持打生態旅游牌、走綠色發展路,凝練特色資源,弘揚傳統文化,裝點田園風光,扮靚美麗鄉村,壯大多元產業,實現“百年漁村”向文旅名村的華麗轉身,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挖文化 傳承歷史人文記憶
千年大運河文化彩帶串起百年漁村安莊這顆湖畔明珠。安莊高標準規劃鄉村文化建設,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把脈問診、出謀劃策。
安莊人十分清楚人文資源的賡續價值,注重城郊元素、多元湖區和文化符號重塑,重視保護和復興現存文化,致力恢復和補救消失文化,積極提煉和升華隱性文化,深入挖掘世代形成的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演藝等耕讀文明,講好一條河流、一段線路、一棵古樹、一處老宅、一塊碑文等鄉土故事,推動運河文化與漁民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深度融合。
安莊還重布“微山湖移民文化展覽館”,增加“運河滔滔四季歌”、湖區紅色交通線、移民碑林等內容;建設“鄉村大舞臺”,展示邊里邊外演進過程、“荷葉落子”等非遺傳承,開展文藝演出、戲劇票友、嗩吶吹奏、武術表演、廣場舞等獨具地域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舉辦“安莊漁村廟會”,弘揚民俗文化,拉動商旅繁榮,塑造“漁村文化廟會”旅游品牌,讓人們在體驗農耕活動和鄉村生活的苦樂與禮儀中產生符合自然規律的共鳴,在陶冶性情中化身其中、記住鄉愁,恢復和強化歷史記憶、文化認同和情感歸屬。
種風景 守望原鄉田園風情
生態美,游人醉。
堅持“種風景”、壯大“花經濟”,是安莊打生態旅游牌的一手“王炸”。
為此,安莊首先“深耕環境”“除污祛垢”,依法拆除5家磚瓦窯廠,清理河湖網箱養殖、封閉式魚塘3600畝,退耕、退漁、退企還湖;新建微動力污水處理廠1座、垃圾分類處理中心1處,實現垃圾不落地、污水再利用;房前屋后遍植花木、院落內外整體添綠,新增綠化8萬平方米。
按照“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的發展思路,安莊整體推進耕地全部流轉集約經營,規劃建設景觀區、森林氧吧休閑區、漁家樂體驗區、民風民俗展示區4個休閑觀光區。
“千畝杞柳”是“百年漁村”的見證,杞柳步道、觀柳亭掩映其間;“森林氧吧”是安莊人的標牌,綠蔭蔽日,“孝道”“花壇”和休閑茶吧成為人們憩息的游園;“錦繡花?!钡牟ㄋ咕?、金雞菊、天人菊花鑲嵌綠野,映襯古村,浪漫而詩意;百果采摘園和果蔬采摘園,突尼斯軟籽石榴、維納斯黃金蘋果、車厘子、丑梨、蟠桃和各種時令果蔬進入掛果期,是游客樂此不疲的農事、采摘體驗。農田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人們在安莊任何時節都能體味到“歸園田居”的詩和遠方。
護肌理 潑墨湖畔“富春山居”
安莊按照“極致原鄉、土而不俗”設計原則、“見村不見城、建新不毀舊”規劃理念和“原鄉風貌、現代品質”建設要求,以蘇北“青磚黛瓦”式傳統院落為底蘊,以生態宜居集中居住為主體,以體現自然風光、地域特色和時代風貌為重點,全面融入產業發展、歷史記憶、鄉風民俗、新漢風等元素,對村體形態、產業發展、景觀設置、基礎設施等進行系統定位、統籌布局、一體設計,打造歸隱自然、觸摸本真的原鄉空間。
安莊還全周期呵護“漁村民居”肌理,原生態再造“柳織田園、漁歌林舍”,還原復制“村頭標識、穿境小溪”“白墻灰瓦、四合院落”“房前林道、門前花卉”“綠樹掩映、花深怡園”,再現湖光山色、古韻悠然的安莊映像。安莊結合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公共空間治理,開展村莊、道路、坑塘、河道清潔行動,推進道路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完善供水、供電、通信和有線電視網絡,建設4座水沖式公共廁所,286戶農戶全部完成改廁。與此同時,鄉村大舞臺、文化墻、好人廣場、民俗館、杞柳展廳、林下棧道、休閑茶吧、盆景園、共享農場等現代設施襯托其中,給安莊帶來別樣的經典和時尚。
興產業 繪制富民強村圖景
推進文旅融合,必有多元產業鏈接。
安莊的杞柳編織和皮毛工藝品兩大傳統產業打通了從田間到廳堂的通道,實現從純手工藝向文化創意的躍升,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產業體系,產品遠銷歐美、澳洲、日本、中東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值達200多萬美元,在社區及周邊村催生400多個“家庭工廠”。
朱麗娜在“三鄉工程”政策的吸引下,2019年回到家鄉創業,在安莊成立富奎家庭農場,發展中山杉苗圃種植。通過苗木銷售,中山杉苗林基地每年可出售中山杉8500株,年產值350萬元,每年帶動附近農民120多人就業,增加社區集體經濟收入80萬元。
安莊搶抓“會務經濟”“商務經濟”機遇,建設集黨群服務和會客接待為一體的3000平方米綜合服務中心和三期64套精致民宿,配套步行商業街、美食一條街、林下停車場,具備500人的辦班培訓、商務洽談以及游客吃住游購接待能力。
圍繞打造“都市城郊”休閑體驗示范、建設沛縣“后花園”,安莊帶動宋莊、關莊、豐樂三村連體打造美麗田園鄉村“四村畫廊”,共同開發推出“紅色帶綠色”“文創加鄉愁”體驗式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開啟“編織田園好風景、游出鄉村慢生活”郊外休閑模式,去年接待游客40余萬人。
安莊還把鐘情生態旅游的智慧給了再造美麗原鄉、創造美好生活,張力直達“四村畫廊”,在實現“百年漁村”向文旅名村轉型的同時,促進了區域協同、連片發展。
安莊社區先后榮獲“江蘇省生態文明示范村”“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江蘇省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榮譽稱號。2020年10月,挖工莊通過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驗收,安莊入選江蘇省第二批傳統村落。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
以嚴實作風扛起港務區疫情防控的組工擔當
淮海國際港務區 / 時間:2022.04.22
-
“彩虹管家”,聞“疫”而動!
經濟技術開發區 / 時間:2022.04.22
-
睢寧,泉山來了!
泉山區 / 時間:2022.04.22
-
賈汪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復工!
賈汪 / 時間:2022.04.22
-
打通“生命線”!物流企業有序復工
銅山 / 時間:2022.04.22